作为年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风向标,315晚会始终将捍卫消费者权益视为其核心使命。2025年315舆情前瞻分析报告,通过追溯历年晚会的舆情焦点议题,深刻揭示了传统行业中根深蒂固的问题以及新兴领域内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紧密结合2024年的舆情热点事件,并立足于技术革新与行业发展趋势,精心梳理了包括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银发经济服务乱象等在内的多项备受瞩目的舆情议题。
百分点舆情统计近10年315晚会曝光内容,共计近百个问题事件,涉及超过300余家企业。按照消协行业分类,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服务、食品行业、交通工具行业等。
其中,互联网服务和食品类长期处于舆情高曝光状态。互联网服务涉及范围广,如网络购物、在线服务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行业发展迅速但监管难度大,易出现虚假宣传、隐私泄露、交易欺诈等问题。食品类则关乎大众关心的健康问题,一些企业为追求利益,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添加剂违规、卫生不达标等。

数据来源: 百分点舆情洞察系统
按照具体问题划分,TOP5分别是安全问题、虚假宣传、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假冒问题。

数据来源: 百分点舆情洞察系统
2024年维权投诉事件舆情汇总分析
百分点舆情针对2024年度重大维权事件进行深入剖析,综合来看,抖音平台已经成为维权舆情的主要发生平台,往往通过视频证据直击现场;其次,小红书也在逐步成为企业危机的新源头,关于企业爆料、员工待遇等“打工人”职场方面的内容在小红书的曝光率提高。

数据来源: 百分点舆情洞察系统
维权舆情的地域分布方面,其发生频率与区域消费活跃度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以及河南等地的消费者展现出了更为强烈的维权意识,这些地区的维权舆情事件频发,成为舆情热点的高发区域。

数据来源: 百分点舆情洞察系统
2024—2025年度消费维权热点舆情案例
新京报曝光油罐车混装运输乱象
【热度指数】:92.3
【概述】:2024年7月,新京报发布调查报道指出国内许多普货罐车运输液体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为节省开支,罐车换货运输时不清洗罐体,一些食用油厂家也未严格把关检查罐体洁净度,导致食用油可能被残留化工液体污染。国务院食安办7月9日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8月25日,国务院食安办通报调查处置情况,认定罐车混运食用植物油事件性质恶劣,是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对涉事7家企业给予行政处罚。
【解读】:油罐车混装运输乱象严重威胁消费者食品安全,被化工液体污染的食用油流入市场,侵犯消费者安全保障权。这对食用油企业是深刻教训,采购运输服务时要严审合作方资质与操作规范,把控供应链,不能因成本忽视食品安全中储粮排查、涉事企业受罚,警示企业须将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依法依规经营否则后果严重。
良品铺子被曝“配料表造假”
【热度指数】:88.1
【概述】:11月3日,打假网红@松哥打虎、 @赏金猎人灰烬一起打假良品铺子多款产品,指出良品铺子产品配料表造假,藕粉掺杂木薯淀粉;酸辣粉内未检测出有“粉”。11月4日下午,良品铺子回应表示,经初步排查,相关产品在公司及生产商于本年度的多批次送检中各项指标均合格。武汉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表示,已立案调查,并依法依规处置。
【解读】:打假网红对良品铺子的曝光迅速点燃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令品牌信任度受损。尽管企业回应产品送检合格,但在官方调查结果公布前,质疑声持续发酵。事件暴露了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和舆情应对上的短板,最终虽逐渐平息但对品牌声誉造成极强冲击。企业需加强质量管控和危机应对机制,以防范类似风险。
三只羊带货“香港美诚月饼”被曝虚假宣传
【热度指数】:82.3
【概述】:2024年中秋节前,三只羊旗下直播间带货“香港美诚月饼”,宣称其为香港高端品牌。但多名代理商和网友表示,美诚月饼在香港没有门店。网友晒出的已购月饼产地信息显示,基本都是广州和佛山。9月14日,广州市花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合肥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抖音商城平台介入调查。9月26日,合肥市联合调查组通报,三只羊公司构成虚假、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依据相关规定,决定对三只羊公司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共计6894.91万元,责令暂停经营限期整改。
【解读】:三只羊直播间宣传“香港美诚月饼”为高端品牌,实则产地为广州、佛山,且香港并无门店,这种虚假宣传令人深感被欺骗。消费者期待的是真实的产品信息和诚信的经营,而非夸大其词的营销手段。尽管监管部门已对三只羊处以高额罚款并责令整改,但事件已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信任。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行业乱象,也提醒消费者在购物时需更加谨慎,仔细甄别信息。
“东北雨姐”售卖红薯粉条涉嫌虚假宣传引发热议
【热度指数】:80.7
【概述】:2024年9月23日,打假博主“大娃”公开称三次送检东北雨姐在其直播间售卖的红薯粉,均未检出红薯基因,只有木薯基因,此事引发关注。粉条生产商承认掺了木薯,但否认没红薯成分。同日,朝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调查,检测结果显示涉事粉条涉嫌虚假标注,相关部门展开查处。10月12日,朝阳县市监局拟对粉条生产商责令停产停业,罚款 671.76万元;本溪满族自治县市监局确认 “东北雨姐” 虚假宣传,拟罚165万元。同日,“东北雨姐” 启动退一赔三工作,当地市监局协调督促退赔。
【解读】:“东北雨姐”售卖红薯粉条虚假宣传事件再次将直播带货的乱象推上风口浪尖。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直播带货生态中普遍存在的“重营销、轻品质”问题。消费者信任被一次次透支,而主播和商家却在流量和利益的驱动下屡屡铤而走险。此次事件不仅是对“东北雨姐”个人的打击,更是对整个行业的警示:虚假宣传的代价不仅是罚款和禁言,更是消费者信心的崩塌。未来,唯有回归产品本质,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袁记云饺被曝吃出蚯蚓
【热度指数】:79.5
【概述】:2024年11月19日,消费者焦先生在袁记云饺的鲜肉云吞面里发现一条蚯蚓。焦先生当即向店家反映,商家退回14元餐费。协商赔偿遭拒后向消保委及袁记云饺投诉热线投诉。27日,焦先生反馈袁记愿赔偿500元。12月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涉事门店因食物混有异物被立案调查。袁记云饺表示已向顾客道歉并达成和解,涉事门店整顿一周,开除店长,处分涉事员工。袁记云饺发布情况说明和道歉,并表示会对全国门店原料采购、店面卫生全面检查,加强售后客服。
【解读】:袁记云饺“吃出蚯蚓”事件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的警钟。消费者在云吞面中发现蚯蚓,不仅令人震惊,更暴露了企业在原料采购卫生管理上的严重疏漏。尽管袁记云饺最终道歉、赔偿并整顿门店,但事件初期的敷衍态度已让消费者心寒。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的生命线。未来,企业需从源头把控质量,将食品安全置于首位。
微短剧付费陷阱套住中老年人
【热度指数】:75.1
【概述】:2024年,微短剧付费陷阱频现,困扰不少中老年人。短视频平台借算法精准推送,以“低价看全集”“免费试看”等噱头吸引他们。观看时,付费规则模糊,虚拟币与现金兑换比例不明,还默认免密支付,自动续播扣费。像湖南高先生的父亲,3年追剧充值3万多元。江苏消保委调查显示,超两成消费者遇不明码标价问题,近一成三消费者反映会员观剧权益不清。目前,相关部门已加强监管,规范付费规则,保障消费者权益。
【解读】:微短剧付费陷阱事件揭示了数字消费时代中老年群体面临的特殊风险。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精准推送,以“低价看全集”“免费试看”等诱人噱头吸引中老年人,却在付费规则上设置模糊条款,甚至默认免密支付、自动续费,导致许多用户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被持续扣费。中老年人因数字素养相对较低,成为此类套路的主要受害者。尽管监管部门已加强规范,但平台方更应主动优化付费机制,提升透明度,避免利用技术优势剥削弱势群体。
多品牌被曝卫生巾虚标长度
【热度指数】:72.4
【概述】:2024年11月,有网友发文称测量了平时使用的卫生巾,发现长度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包装上标注和实际测量长度不相符。对此,多家卫生巾品牌官方旗舰店客服均表示产品符合国家规定,国标正常范围为±4%。有网友认为卫生巾品牌的行为涉嫌欺诈消费者,不少消费者呼吁出台更优化的新标准,希望将“长度偏差”值调整到更合理的范围内,并增加关于有效吸收层长度方面的标准。
【解读】:多个知名品牌被指实际长度与标注不符,尽管品牌方搬出“国标允许误差”的说辞,但消费者对“偷工减料”的质疑直指行业潜规则。卫生巾作为高频使用的贴身用品,尺寸缩水不仅影响使用体验,更暴露了企业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此次事件不仅是对涉事品牌的信任危机,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拷问: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是否忘记了产品本质?消费者呼吁细化标准、加强监管而品牌方更需反思:唯有回归品质初心,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希尔顿一会员因夜不归宿被罚3000元”事件
【热度指数】:67.8
【概述】:2024年5月9日,王先生作为会员入住北京王府井希尔顿酒店,签署承诺书规定违规转让会员将支付每晚500元差价。退房时,酒店以监控显示其夜不归宿为由,要求加收3000元差价。王先生否认违规,质疑酒店罚款权,此事引发公众对酒店侵犯隐私的担忧。王先生投诉后,希尔顿集团回应称调查结果与王先生所述不符,酒店坚持扣款行为无误且未退款,集团支持酒店决定。但王先生声称“罚款”已退回,并获赠额外礼遇。
【解读】:“希尔顿会员夜不归宿罚款事件”引发广泛讨论。酒店依据监控认定会员违规并高额罚款,涉嫌侵犯隐私,引发消费者强烈反感。此事件凸显酒店会员管理僵化过度,尤其在隐私保护受重视的当下,极易引发舆论风波。希尔顿集团虽坚称合规,但事件已损品牌形象。此次争议警示酒店行业,制定规则时需平衡管理与消费者权益,避免过度干预导致信任危机。消费者隐私保护应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考量,而非借规则之名行侵犯之实。
茉酸奶“芒果酸奶奶昔” 配料成分遭质疑
【热度指数】:65.2
【概述】:2024年3月13日,上海消保委质疑茉酸奶“芒果酸奶奶昔”配料成分宣传称含9种益生菌酸奶与新鲜芒果,但检测显示蛋白质仅0.75g/100g,脂肪含量却高达2.44g/100g,且检出蔗糖和麦芽糖,备注却称“不另外加糖”。茉酸奶门店称产品由酸奶、芒果、冰块及部分牛乳、果糖制成,无添加剂。负责人回应称脂肪源于酸奶和进口乳粉基底,糖分来自芒果、酸奶和基底,原料合规但未明确回应脂肪超标及糖分来源。
【解读】:茉酸奶“芒果酸奶奶昔”配料争议,揭示了新式茶饮行业健康营销的隐忧。上海消保委检测结果与宣传不符,低蛋白、高脂肪,且“不另外加糖”却检出糖分,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茉酸奶虽强调原料合规,却未直面问题,加剧了舆论质疑。此次风波不仅让茉酸奶信誉受损,也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追求营销噱头的同时,企业更需坚守产品本质,以透明诚信赢得市场。
“羽绒服里没羽绒”乱象曝光
【热度指数】:63.4
【概述】:2024年11月初,湖州织里警方查获7万余件劣质儿童羽绒服,吊牌标称羽绒含量70%,但检测发现基本为零,实为“粉碎毛”冒充。随后,央视财经暗访南通电商公司,揭露部分商家在线上低价羽绒服中用“丝”代“羽绒”,伪造质检报告。事件曝光后,多个知名品牌也被曝含绒量不达标。目前,相关部门已加大监管力度,处罚违规企业。
【解读】:“羽绒服里没羽绒”乱象直击行业诚信底线,从儿童羽绒服到电商平台低价产品,均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威胁儿童健康。知名品牌也涉其中,反映出行业普遍问题。事件暴露生产监管漏洞和电商平台质量把控缺失。虽已加大处罚,但长远需建立更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追溯机制,推动企业自律,重塑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根据历年央视315晚会的舆情曝光规律以及2024—2025年的消费舆情动态分析,以下是2025年315晚会可能聚焦的热门行业及话题舆情前瞻。

数据来源: 百分点舆情洞察系统
新能源汽车及配套服务行业
充电设施与电池安全问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充电桩建设质量、电池回收体系可能成为关注重点。例如充电桩虚标功率、电池以次充好等隐患。
自动驾驶技术夸大宣传
部分车企或科技公司可能因过度宣传自动驾驶功能,实际技术未达承诺水平导致消费者误判。广东省近期鼓励车企与自动驾驶企业深度合作,但技术成熟度仍需验证。
直播带货与互联网经济
虚假流量与口碑操纵
平台通过“水军”刷单、伪造销量数据、AI生成虚假评价等行为,诱导消费者购买劣质商品。例如部分直播电商基地被曝流量造假。
价格欺诈与退费纠纷
会员制消费中的“自动续费”陷阱、虚假折扣(如“先涨后降”)、商品描述与实际不符等问题频发,尤其是短剧平台诱导充值后限制观看的乱象。
食品餐饮与健康安全
预制菜与添加剂滥用
预制菜生产过程中卫生不达标、添加剂超量使用等问题可能被曝光。例如部分餐饮品牌使用过期食材。
保健品虚假宣传
针对老年群体的保健品夸大功效、虚构医学资质等行为,结合“银发消费政策推广中的监管漏洞,可能成为焦点。
智能家居与AI技术滥用
数据隐私与算法歧视
智能家居设备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大数据“杀熟”、AI换脸技术被用于诈骗等新兴风险。
深伪技术诈骗
利用AI生成的虚假视频、语音诱导消费者转账或泄露隐私,技术滥用可能成为新型消费侵权案例。
预付式消费与闭店跑路
职业闭店人套路
早教、健身等预付卡行业通过“职业闭店人”转移资产、逃避退款责任的现象持续存在。
“以旧换新”政策执行漏洞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中,部分商家虚报旧品价值、捆绑销售服务等违规行为可能被曝光。
备战315时间表
全面自查期(2月)
内部自查;强化沟通;提升客户服务;制定企业舆情应急预案。
临战监测期(3月上旬)
加强市场监控;建立快速舆情反应机制;发布正面信息;加强员工培训。
决战应对日(315当日)
实时舆情监测;密切关注315晚会。
复盘优化期(315晚会后7天)
总结评估;改进提升,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
天天315,警惕其他敏感时间节点
除了一年一度的315晚会,企业需要关注的舆情敏感期还有很多。比如:重要促销节日、新品发布期、行业展会期间、社交媒体热点期、财报发布前后、行业政策调整期等等,都是企业舆情的高发期。